热点新闻 鉴定动态 飞行模拟设备鉴定工作指南 法规资料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热点新闻>>热点新闻
专访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姜春水
2011年6月10日  【字体: 】   浏览次数: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姜春水

    【中国网中国交通】讯:今年年初,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航科院)在北京成立,这是中国民航科技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航科院成立后不久,又成立了该院唯一的科技公司——航科院(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目前,航科院已经成为中国民航研究门类最全,将航空安全、民航发展和运行技术三大学科群交叉融合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十二五”期间,航科院将如何在加强科学研究的同时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此,记者专访了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姜春水。

    记者:“十二五”开局年,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提出技术支持和科技服务两翼同步发展的思路。过去,航科院在这些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有哪些经验?

    姜春水:航科院已经走过了25年的发展历程。长期以来,我们以“立足科技创新,面向民航发展”为宗旨,发展成为中国民航研究门类最全,将航空安全、民航发展和运行技术三大学科群交叉融合的综合性科研机构,这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尤其是在为民航局决策和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上,我们不仅承担起行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规章标准的研究和草拟工作,承担起事故调查分析、译码与失效分析、危险品运输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承担起民航安全信息、经济运行信息以及航空器使用困难报告的统计分析研究,还承担起飞行模拟机鉴定、安检设备鉴定、职业技能鉴定、机场容量评估以及飞行程序设计等方面的职能。

    相比之下,我们在为民航行业提供科技服务方面却显得不足,甚至可以说严重失衡。尽管我们的飞行品质监控、飞行图形仿真、基于性能导航(PBN)等技术能力已经跨入国际先进行列,并在行业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尽管我们在发展规划和咨询服务、空域及机场容量评估、民航经济运行分析与监测、飞行性能分析和程序设计以及机场运行安全技术方面在国内也处于领先水平并有所建树,但还远不能满足航空安全和民航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行业重大关键性技术问题的解决和为行业提供过硬的科技产品方面。为此,我们去年坚定地迈出了“产—研”联动的重要步伐。以机场跑道端拦阻系统为例,这一技术和产品以前是美国独有的,航科院经过努力突破了技术瓶颈,成功研发了这一系统。一旦通过局方验证并走向市场,到时将有更多机场因其良好的性价比而装上该系统,这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机场的安全水平,也将会从整体上降低机场的行业成本,还能够增强航科院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可以说,航科院的“产—研”联动才刚刚起步,我们确立了“科研立院、产业富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没有产业富不起来,富不起来,人才就留不住,应该说科研、产业、人才三者是密不可分的。

    记者:“十二五”是我国民航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航科院恰逢开局之年诞生。未来5年,航科院在加强“产—研”联动方面有什么规划?

    姜春水:“十二五”期间,中国民航要实现由大国向强国的跨越,国家大飞机项目的推进、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的建设以及民航发展方式的转变等,都蕴含着大量的技术创新、集成创新、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的重大课题,需要用科技来引领行业的发展。航科院的成立,正是顺应这一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李家祥局长深情寄语航科院“加快科技创新、建设民航强国”,我想这既是民航局对我们的更高要求,也是民航业对我们的殷切期待。作为民航科研的主力军,如果我们继续关起门来搞科研,将科研成果停留在实验室,就不可能更好地服务于民航行业,也谈不上满足民航发展的需要,当然我们也更不可能有出路。因此,航科院不仅要为产业的发展服务,还要更多地直接参与到产业的发展中去,使科技产品适合产业化生产的需求,将知识转化为效益,从而使我们有更充足的资金进行新一轮的科研工作、留住科研人才,实现良性循环,实现“科研立院、产业富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实际上,我们这样的科研单位也只有畅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致力于开发能够产生效益的技术产品,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优质品牌,让科技成果走向市场、服务行业,我们的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才能不断增强。

    按照这一思路,我们确立了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坚持走“产—研”联动的路子,将科研与市场更为紧密地连接,积极寻求科技服务的有效途径,向市场要投资、要效益,到市场找项目、谋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制定了未来5年的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确立了11个重点领域和39个优先主题,统领科技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力求在更多关键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同时把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研结合列为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

    记者:民航“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建设政府引导协调、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撑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工作体系。“十二五”期间,航科院将在哪些方面继续为民航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姜春水:航科院是民航局直属事业单位,是国家科技部批准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在“技术支撑”方面应该发挥其独特作用。民航局“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明确,航科院的发展目标为“科技创新重要基地、实验验证权威机构、行业发展一流智库”,这一目标实际上已经明确了航科院提供“技术支撑”的主要方面。

    作为科技创新重要基地,我们将集中力量重点研究涉及到航空安全和民航发展领域的重大和关键性技术难题,逐步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多出成果,出重大成果。为此,我们将以航空安全、飞行标准、航行技术、维修工程、适航审定、机场运行、航空安保、空中交通管理、危险品运输以及民航发展规划等为核心业务领域,为提高我国民航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作出贡献。

    作为实验验证的权威机构,我们将集中力量建成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的实验验证以及产品、系统的鉴定、评估、检验和检测能力。为此,我们将加快建设航空安全实验基地一期建设,启动二期建设,逐步形成完整的航空事故调查、航空运行技术、航空安保技术、航空器适航与维修技术以及危险品运输、客舱安全等领域实验验证能力,切实服务行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

    作为行业发展的一流智库,我们将以建设航空安全信息分析中心和民航统计分析中心为契机,加快建立基于信息驱动的民航安全和管理决策研究体系,着力于信息“收集、分析、评估、利用”能力建设,把握安全和经济运行的规律及趋势性问题,切实提高政府安全管理和经济管理决策的支持能力,并为民航行业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

    不仅如此,我院还承担了民航人力资源开发(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职业技能培训、资格认定以及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为全民航提供服务,这也将使我院在“政、产、学、研、用”体系中可以发挥独特作用。我们希望经过“十二五”的建设和发展,航科院能够成为民航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科技专家的主要聚集地,成为民航技术与成果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以及行业技术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记者:作为民航科学技术研究的主力军,航科院最近成立了科技发展公司。这是否意味着航科院下一步将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姜春水:成立科技发展公司得到了民航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是航科院走产研结合道路的重要举措。目前“航科院(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航科院唯一的科技公司,它的使命主要有两点:一是将航科院的科技力量和科研成果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将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经济效益;二是将行业内外最新的科技成果整合起来,加快民航行业的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服务于民航的强国战略,服务于民航的持续安全以及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的提高。我们对公司和航科院的关系目前定位成“前店后厂”的关系,“前店”就是公司,负责市场需求调研和市场推广方面的工作,“后厂”就是航科院,专注于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这样的体制有助于航科院加快“产、学、研、用”结合的步伐。希望航科院能够通过科技公司这个平台,很好地和市场、和用户对接,从而使我院的“产—研”联动在不长的时间内迈上新的台阶,更希望科技公司能够成为整个行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加快科技引领行业发展的步伐。

  相关链接
中国民用航空局飞标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