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宜斌
1986年—1989.年,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员。
1989年—1997年,国航飞行总队三大队机长。
1997年—1999年,国航飞行总队三大队技术室主任。
1999年—2001年,国航飞行总队三大队副大队长。
2001年—至今,国航飞行总队三大队大队长。
1995年,金宜斌考取了代表民航系统最高外语水平的飞行翻译执照,成为中国民航第一个获此执照的飞行员。
1997年,获得在珠海举行的“中国民航第一届技术比武”理论竞赛第一名。
1999年,以高级飞行员身份参加了美国“国家公务飞行协会”(NBAA)在奥兰多举行的第26届年会,并在会上作了题为《飞向中国》的主题发言,得到500多名与会代表的称赞。
2004年9月,作为“中国飞行员协会”的代表参加了在新加坡召开的亚太地区年会。
金宜斌作为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第三飞行大队大队长,管理着平均年龄只有28.5岁的200多名飞行员以及17架大型喷气客机。对3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肩负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担子。近年来,金宜斌倡导“勤奋、严谨、礼貌、谦逊”的治队方针,努力培养政治素质过硬,飞行技术一流的复合型人才;从抓思想作风入手,全力打造“安全、稳定、进取、活泼”的队风队貌。自2000年以来,他所领导的第三飞行大队创造了近9万个航班起落无差错的飞行纪录,在民航安全史上创造了骄人的业绩。今年春节前夕,他又圆满地完成了国航首航台商包机的光荣任务。2005年,印度洋地区发生海啸后,金宜斌率领机组执行了直飞班达亚齐运送中国救援队及物资的国际救灾任务。最近,他被中央企业团工委、中央企业青年联合会联合授予第三届“中央企业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用勤奋打造自己的翱天翅膀
1986年,金宜斌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民航飞行学院,放弃了在重点大学学习的机会,选择了飞行事业。金宜斌回忆道:“高中的时候,我的成绩很不错,与我高考分数一样的同学上了北大。我进航校是很偶然的。高考前,正巧航校来学校招生,我觉得很好奇就报了名,参加体检并通过了。我当时没有当回事,虽然知道它是提前录取的,但是在报考志愿上我并没有填这个学校。高考后,招飞的工作人员找到我,说我被航校提前录取了。就这样我上了航校,从此与飞行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至今仍然感谢当年招飞办公室的韩玉德和孟春梅同志,是他们引领我进入了飞行这个美妙的领域。”在飞行学院期间,金宜斌年年拿一等奖学金。
1989年7月,金宜斌以飞行技术考试每个单项都是满分的优异成绩,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驾驶系毕业。他带着年轻人的梦想和憧憬来到国航,开始了他的飞行生涯。金宜斌说:“分配到国航后,它给了我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从不熟练到熟练,从学习中摸索经验,一点点作出了一些成绩。当学员和副驾驶时,我的自觉性很强,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高,学习的劲头非常足,进步得很快。”他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在全大队200余名飞行员中很快脱颖而出,在短短5年的时间里,成长为一名技术全面的飞行教员、带队机长。
2000年11月13日,金宜斌作为机长执行江泽民主席对老挝、柬埔寨进行友好访问的专机任务。这是中国首次使用B737机型执行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出国访问的专机。专机飞行不同于一般的航班飞行,它不仅要保证飞行的绝对安全,而且对于乘坐的舒适性、操纵的柔和性,以及起降时间的准确性,都有严格的要求,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代表团的行程和活动安排。为了确保此次飞行万无一失,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亲自带领机组对目的地机场进行了实地考察,机组也对飞行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特殊情况,在模拟机上进行了一丝不苟的模拟操纵。
2000年11月13日12时,在无数目光的注视下,江泽民主席的专机腾空而起。在代表团的整个出访过程中,金宜斌与机组其他成员密切合作,凭着严谨的飞行作风和高超的飞行技术,克服天气复杂、机场条件差等困难,高标准地完成了这次艰巨的专机飞行任务。在访问过程中,江泽民主席特意接见了全体机组人员,并合影留念。
用克己养成自己的一身正气
金宜斌自2001年12月开始担任大队长工作,他刻苦钻研飞行技术,努力学习现代管理方法,已经从一名普通的飞行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金宜斌说:“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做人上,如果干部素质不高,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其他人员就会变得懒散,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他很注意在这些方面要求自己,为人诚实、正直,从不吃吃喝喝、拉帮结派,从不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金宜斌说:“我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同事去争。比如,虽然我是三大队的领导,但和我同一期的人员都已经改装重型机了,从收入上来讲,我每年比他们都少许多,和队里的主要机长相比,我的收入也比较低。去年,公司实行激励机长机制后,因为工作上的安排,我是全大队唯一没有拿到这项奖金的机长,并不是我不爱飞行,不愿意多飞。当时,正好赶上我们大队的飞行任务量减少了,如果为了自己的利益,我可以多给自己争取飞行小时,可是这样别的机长就有可能飞不够而得不到奖励。另外,作为大队领导,如果经常不在,大队工作就要受到影响。尽管我没有拿到奖金,可大队工作没有受到丝毫影响是我最大的收获。”
金宜斌所在的大队以前唯一的驻外航线就是北京—汉城航线,在当地过夜,有驻外补助。可他在航线开通的好几年以来一次也没有飞过,而是让其他的机长多飞。他这样做,是为了能形成一股好的风气,使其他的领导在思想意识上不过分追求效益的高低,虽然自己的经济利益吃点亏,却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在大队里便形成了一股以安全为重,以公司生产为重的氛围和风气,而不是人人都以个人利益为重。金宜斌说:“虽然我的经济收入有些减少,但我觉得收获是很大的。生活中,我也是一个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希望自己的衣食住行都能够到达一定的水准,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决不能为了钱不讲原则和自律。我也曾经拒绝过别的航空公司对我的邀请,因为我觉得,自己现在的成绩和能力都是国航对我培养的结果,我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国航。”
在国航这个有着优良传统的飞行队伍的大环境、大气候下,作为领导,金宜斌近五六年来的春节都不曾在家度过。他担任副大队长的时候,除夕都是在飞行中度过的。当大队长后,除夕、大年初一都在大队值班。金宜斌谦虚地说:“这不是我个人的创造,而是遵循总队优良传统的结果。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其他飞行员能在节日里与家人团聚,而且我觉得,这样做与节假日执行飞行任务的飞行员相比要轻松的多,赶不上他们辛苦。”这样,他把机长们忘我的工作热情带动起来了。如果遇到下雪天,哪怕是星期天,即使不是他值班,金宜斌也会立刻赶到大队,与值班的领导和同志一起,关注安全情况。金宜斌说:“干飞行工作,干部就要起带头作用,只要自己做到了,那么机长会学着你的样子按照要求去做。目前,大队的风气是良好的、令人满意的。大家团结,工作效率比较高。”2003年非典期间,他带头飞广州,飞深圳,平时这样效益好的航线他是不飞的,在那时特殊的情况他主动执行飞行,其他飞行员们看到领导都带头了,也就没有任何怨言,积极地参加飞行。当时在那种情况下,每个人心里都很担忧,但是为了工作大家放弃了许多。在工作中,金宜斌能够作到秉公办事,不循私情。有一次,一个与他关系不错的机长,飞行中出现了重落地,他没有讲任何情面,按照规定作出了处理,机长本人也感到自己的失误和责任,对金宜斌做的决定表示理解,所以没有因为这件事而影响两人的友谊。
用严律带出出色的飞行群体
让金宜斌感到最难忘的是2003年12月31日的值班。那天,刘均平等大队领导和一些中队干部自发地来到大队,等候2003年的最后一次航班。24点,最后一个航班从张家界归来平安落地,又实现了一个安全年!他们和机组人员都感到非常激动。为了庆祝,大家决定一起去吃饭,可附近的饭店都关门了。费了一番周折,他们终于找到一个不起眼的小吃店,点了些花生米、啤酒,虽然吃得比较简单,可大家举起的酒杯中却充满着兴奋和喜悦。
金宜斌认为,在大队的安全管理上,飞行作风非常重要。他说:“我们有现代化的飞机,机长通过各种考核具备了驾御安全的能力,但是还会出现各种不安全的问题,如果是人为原因,那么一定要追究原因。不该操作飞机的人操作飞机了,就是没有出现问题,也是不可以的。一次,我们发现有机长让副驾驶操纵飞机,使副驾驶超越了自己的职责权限,经查明后,给予了严肃的处理。这件事在大队通报后,其他机长也受到了教育。领导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在大队里,他认为,作为一名飞行员不要盛气凌人,而是要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还善待他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金宜斌的这种观点得到了全体飞行员的认可。在安全管理纪录上,2004年,三大队全年飞行时间达到了4万8千小时;2003年,尽管受非典影响,全年飞行时间还是达到了4万1千小时;2002年,全年飞行小时达到了4万3千小时。
用从容面对每一次特殊飞行
在执行台商包机任务时,金宜斌将飞机平飞后,并没有按照往常的惯例在驾驶舱进行机长广播,而是走到机舱里向旅客做自我介绍:“我的祖籍是江苏南京,在北京长大,自己特别喜欢喝台湾的乌龙茶。我常去一位台湾朋友开的餐馆去吃饭,我的孩子和那位朋友的孩子也成为了朋友。”听了他的一番介绍,同机的旅客都感到十分亲切。飞机到达台北后,他和机组人员得到台湾中华航空公司的热情接待。在中航集团总经理李家祥的带领下,金宜斌机组圆满完成了此次包机任务。谈到这次任务,金宜斌说:“为了执行好包机任务,组织上安排抽调的人员都是经过严格选拔的业务骨干。我与三大队飞行师张宏伟被抽调作为机长,提前10天进行了准备。如准备好当地机场的资料,了解台北近几天的天气情况,针对不同的天气趋势做了紧急预案,并且在模拟机上做了演练。平时,飞行前的准备会只有10多分钟,可这次飞行前的准备会却开了一上午。”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区发生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中国政府出于人道主义精神,采取了积极的救援行动。中国先期的救援物资和人员都是送到机场条件较好的马来西亚棉兰机场,而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则是直接将民用或军用飞机飞到受灾最严重的印尼班达亚齐机场。2005年1月11日,金宜斌率领机组执行了直飞班达亚齐运送中国救援队及物资的任务,这是第一架来自中国的飞机在满目疮痍的班达亚齐机场落地。这次任务对于机组来说可以概括为“艰、难、险”。“艰”是指艰苦,机组从11日上午开始工作,到第二天7点回到北京(航线为北京到广州,广州到亚齐,亚齐到马来西亚槟城加油,槟城回到北京),将近一昼夜几乎没有休息。“难”是指困难,机组只有半天的准备时间,要对一个从未去过的机场做到充分的了解,还要对航路、备降场做好准备。在实际飞行中,由于当地联系不上,应该在起飞前拿到的天气情况直到落地前半个小时还未拿到,因此机组不得不始终做好去吉隆坡备降的准备。“险”是指危险,亚齐机场周围三面环山,条件简陋,当地刚刚发生过地震,而且据说瘟疫开始流行。当飞机飞临机场上空时,这个平时每天只有一架航班的小机场一片繁忙,起飞落地飞机很多,无线电里分外嘈杂,这种混乱中就暗藏着发生问题的危险。落地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架被撞掉了起落架的外国飞机,据说它在着陆过程中撞到了一头进入跑道的牛……尽管在这次飞行中金宜斌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当他看到当地群众搬运中国救援物资时兴奋的表情、看到疲惫的中国救援队员登上回国的飞机时仿佛回家了一般放松的神态,他内心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此次任务总队非常重视,总队长宋志勇与机组一起进行航前准备,并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时间紧迫,大家都没有顾上吃饭。执行任务当天,起飞前,国航主管安全的副总裁成义如赶到机场为机组送行,给机组顺利完成任务给予了很大的鼓舞。
用学问塑造自己的精彩年华
金宜斌爱学习。刚参加飞行时,业余时间他几乎都用在了学习上。他学习的内容很广泛,除了业务知识以外,文学、法律、管理、人物传纪、军事,他都涉足。对英语的学习,他更是全力以赴。1995年以后,已经成为一名成熟机长的他不满足于仅仅安全地完成好每一次航班任务,他希望做中国新一代知识型飞行员。从英语入手,他深知一个飞行员掌握熟练外语的重要,经常是飞行了一天晚上9点多才回来,还要拿起英语教材挑灯夜读,并坚持不懈,直至考取了代表民航系统最高外语水平的飞行翻译执照,成为全民航第一个获此种执照的飞行员。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不仅被国航还多次被其他航空公司邀请担任翻译工作。 1997年10月,金宜斌代表国航参加了全国民航飞行技术比武大赛,凭借他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飞行技术,取得了理论知识竞赛第一名和多项优胜奖,并获得了“全国民航技术能手”的称号。
1999年3月,金宜斌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在美国奥兰多举办的“国家公务飞行协会”(NBAA)第26届年会。与会的是北美地区与公务飞行有关的飞行员、航空代理公司、飞机制造公司等等,受全球最大航空代理公司UNIVERSAL公司的邀请,金宜斌以高级飞行员身份作了题为《飞向中国》的发言。发言的内容是从飞行员的角度,介绍中国的飞行特点、航行管制的特点、航路的分布以及助航设备的情况等。他的发言得到了与会的500多位代表的欢迎。对一些不太了解中国空域的飞行员提出的各种问题,金宜斌一一为他们作了解答。在这次发言过程中,金宜斌以他丰富的飞行经验和对中国航空事业的深刻了解,以及流利的英语,展示了中国民航飞行员的风采。发言结束后,许多外国同行纷纷表示祝贺,大会组织者也为这次邀请到了优秀的中国飞行员感到高兴。
多年的磨练使金宜斌成长为一名理论知识全面、飞行技术精湛的优秀的带队机长。在飞行中,他曾多次处置危及飞行安全的特殊故障,为保证飞行安全作出了贡献。1999年5月18日,金宜斌率队执行CA123(北京至汉城)航班任务。起飞后不久,飞机突然出现滚转的故障。这种故障,以前在外国航空公司出现过,结果是由于机组处置不当,机毁人亡。面对突发的故障,作为机长金宜斌沉着冷静,凭借自己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飞行技术,一面控制住飞机,一面下达一个个正确的口令,在机组其它人员的配合下,飞机的滚转得以控制。随后,他们按照检查单进行操作,使飞机安全落地。
走上大队长的领导岗位的金宜斌,全力以赴狠抓管理。虽然职务变了,但他作为一名飞行员的本质没有变,他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遇有重要或特殊的飞行任务,他总是冲在前面,集中精力保证飞行安全。一次,大队的一架飞机在仰光机场发生故障,急需带器材过去。此时,正在家里休息的金宜斌接到命令,立即赶到机场,经过认真的航前准备,率机组于当日23点起飞。到达仰光机场后,连夜把滞留的旅客接到昆明和北京。回到北京已经是第二天11点多了。
飞机在做完检修后,通常都要进行试飞,这项工作不仅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特别辛苦,为了不影响正常航班,试飞的时间一般都安排在5、6点钟,这样4点钟就要起床。对试飞工作,金宜斌总是勇挑重担,为全体飞行员树立了学习的榜样。